公告

★ 初次來訪,請見格規

★聯絡內洽 yunjhong●gmail.com

(記得改@),或至側邊欄留言

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

★365計畫-235★法國漢學哲學家于連的「間距」說

★365計畫-235★【修業】法國漢學哲學家于連的「間距」說

  關於于連,在旁聽翁老師的詩學課時有提起,但是這方面實在不是我的興趣跟專長,故而老師講課聽得一頭霧水。

  我覺得于連說的「間距」,只不過是針對「差異」而提出的一個詞彙,因為于連認為「差異」是必須先有「認同」,他認為「認同」是一種成見。「間距」則是二者非由外在不同,而由內在而見其間距。


  然而聽起來還是很弔詭,就像我們雖然知道一個人內在可能比外在更重要,但是我們看人的第一印象,就是從外表判斷,因為根本還沒有機會去看到內在。「認同」的「差異」,看起來跟「間距」是很類似的東西。

  老師舉例,西方是以裸體來看本質,而中國春宮畫和外國裸體不同,老師認為中國人是情感的民族,被打動時無法用思考說出來,而是以形象的方式表達。可是外國語法常有「我如何」、「你如何」,中國人在論述上就產生困難,而善於描繪、委婉,透過空間、物品或其他東西還表述。

  「間距」不是哲學問題,而是當代人的態度和想法。于連認為在解讀外國問題,可以以中國問題重看,或者透過翻譯和原文比對,去看出中國人忽略的問題。

  但在我看來,這還是跟認同跟差異的問題,只是沒有那麼強調差異性,而使用「L’e’cart」(翻成偏離、間距)來解釋兩者溝通的可能性。

  老師以文字學和文學例子作為對「間距」的認知:

  「差異」,是文字學跟文學太多不同,無法溝通。

  「間距」,是指不同型態,例如以鳥獸文字寫詩,互動往來,擁有「不斷打開」的可能性,使兩者能夠溝通。


Google+ 留言提示
~歡迎閒聊~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

留言有看到都會回喔^//^